双碳与高质量发展:从战略性研究到国土空间治理

发布时间:

2023-02-13

分享:

编者按:开工即决战,起步即冲刺。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让全省上下快速投入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激扬澎湃,热火朝天。

本文盘点了过去一年,自然资源行业企业在双碳研究与实践上,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敢担重任的实干,致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2022年,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成形,包括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的减碳增汇行动方案和科技支撑、财政支持、标准计量体系、统计核算等保障领域支撑方案,各省(市)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政策也在这一年密集出台,一同构建了目标明确、分工合理、衔接紧密、措施详细的政策体系。

 

自然资源行业企业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双碳”目标,受广东、湖南等多个省市县政府部门委托,通过调研地方“双碳”建设的基础条件和重点领域,开展地方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与政策咨询研究,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能源转型、工业升级、城乡优化等多方面的政策建议和行动路径,为地方近期和中长期“双碳”工作提供思路、行动指南和工作抓手。

 

同时,依托自然资源部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稳步推进“双碳”相关科学研究和研发系列工作,逐渐形成多地战略性、政策性研究,四类业务场景,四大解决方案的“+碳”全链条生态布局。

 

1.十年磨一剑“双碳”前瞻性研究与应用

 

国地科技奋楫争先,放眼长远,前瞻性布局双碳研发,开展相关研究及技术攻关。

 

在关键技术突破方面,十年磨一剑。国地科技与中山大学等单位联合申报的“国土空间减排增汇机制与碳中和路径研究”成果荣获2022年度金粤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成果通过近10年的研究,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揭示了国土空间减碳增汇机制,探索了国土空间的碳中和路径,取得了学术界公认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得到了规划与地理行业广泛的应用,为实现未来我国国土空间优化与碳达峰碳中和做出了原创性贡献。

 

同时与邵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申报《邵阳市大祥桃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获评湖南省2022年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和案例。该项规划是生态文明发展语境下,以“双碳”理念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的首批实践探索。

 

在基础性、创新性研究方面,放眼长远。在南京大学百廿华诞暨地理学科创建100周年之际,国地科技向南京大学捐赠设立国土空间碳中和发展专项基金,支持自然资源部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重点实验室开展碳中和导向的国土空间优化的基础性、创新性研究工作,为解决低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管理过程中的科学问题提供资金和人才支持,服务于国家战略。

 

国地科技向南京大学捐赠设立国土空间碳中和发展专项基金

 

2.四类应用场景“规划+碳”的创新融合

 

自然资源行业企业将“双碳”融入到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实践及课题研究中,在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减排以外,探寻空间上的结构调整式减排手段,有四类代表性应用场景。

 

 场景1  空间碳排放核算和时空动态可视化研究

 

该研究动态可视化展现了全国省际和主要城市二十年的碳排放时空格局变化,并以广东省为例,基于统计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及夜间灯光数据,对区域碳排放变迁进行了反演测算,研究区域碳排放时空上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建立空间碳排放核算方法学及后续国土空间规划实现节能增汇的目标提供参考。

 

 场景2  碳中和目标下的国土空间优化减碳增汇潜力研究

 

项目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通过空间碳核算模型搭建、碳达峰目标推演、碳平衡分区评估和减碳增汇潜力分析,建立主体功能区与“双碳”目标耦合分析方法,制定特色化省级“双碳”工作指标体系,提出规划指引及管控建议,促进“双碳”工作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场景3  基于碳分区的市县尺度生态安全格局规划

 

结合当地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发挥该地区高森林覆盖率的生态条件优势,通过碳排碳汇总量测算、碳汇碳排盈余测算和碳减排目标设定,建立“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用地布局”的低碳发展指引模式,为生态敏感地区的地方政府提供施政抓手,助力广东碳汇先行示范区建设,落实“双碳”战略。

 

 场景4  面向“双碳”目标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项目根据该片区现状特征及其发展诉求,建立碳汇空间识别、低碳规划方案设计、碳核算辅助规划方案决策、低碳控制指标体系的全流程低碳详细规划编制方法,通过低碳空间格局构建、减碳功能体系设计、“单元-地块”双层低碳指标管控“三位一体”规划设计策略实现“减碳增汇”目标。

 

3.四大解决方案“智慧+碳”的数智化表达

 

利用数字孪生、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国土空间治理、智能建筑等领域探索出了四类“双碳”管理信息化、智慧化解决方案。

 

 方案1  国土空间规划“能碳一张图”

 

面向规划管理与实施部门对“双碳”目标下国土空间优化与治理的总体需求,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从编制、审查、实施、监督等环节增加“双碳”应用,建设国土空间碳现状、碳选址、碳模拟、碳管控、碳评估五大功能模块,形成碳数据可感知、碳排放可量化、碳指标可监管、碳动态可追踪的国土空间规划“能碳一张图”系统,为国土空间规划全生命周期碳管理提供支撑。

 

 方案2  数字生态碳汇管理平台

 

基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以及“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原则,围绕碳汇的资源本底、演变趋势、项目潜力、产品价值、交易活力、知识普及,汇聚各类调查监测数据,实现对碳汇资源的实体位置、数量、质量的动态观测、精准把握和态势感知,为碳汇工作的高效实施提供数字化、信息化支撑。

 

 方案3  智慧双碳决策支撑平台

 

立足地方政府开展“双碳”数据管理分析需求,国地科技自主研发了“智慧双碳决策支撑平台”,提供碳现状、碳趋势、碳预警等“双碳”分析工具,为碳源碳汇数据统计分析和“双碳”政策制定提供高效的实施手段,助力提升精准监测和精细管理水平,为零碳排放添智,为城市“双碳”赋能。

 

 方案4  智慧楼宇碳管控平台

 

自然资源行业企业将数字孪生、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技术与楼宇碳管控相结合,为用户打造了管控方便、使用灵活、管理高效的“智慧楼宇碳管控平台”,提供空间管理、环境管理和能源管理等融合手段,通过对建筑物智能化功能的配备,实现楼宇碳排放“清晰可见”、碳管理“有迹可循”,落实高效、安全、节能、舒适、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22年,国地科技承办及参与了多场以双碳研究为主的学术论坛、研讨会。在广东“国际学术周”期间,承办生态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主办“双碳”战略下的国土空间治理论坛;参与了第三届“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论坛暨2021年度实验室开放基金交流会、第三届全国区域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参加双碳战略下城市与产业低碳发展研讨会等各类学术会议,分享多项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卞勇博士就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发表观点

 

2023年,国地科技将持续聚焦“规划+碳”和“智慧+碳”两大领域,围绕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修复减碳增汇路径、“双碳”管理信息化、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咨询研究、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碳汇监测计量和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等重点工作,以专业化、数字化手段打破“碳壁垒”,提供“双碳”综合解决方案,建立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数字化解决方案到综合示范的全链条生态布局,助力实现“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