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城市智治,武汉东湖高新区CIM平台试运行
发布时间:
2022-12-30
日前,国地科技与武汉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联合研发的东湖高新区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试运行。通过“汇数据、搭平台、建应用”,打造能用、好用、管用的平台典范,为CIM平台建设提供“武汉经验”。
当用户移动鼠标切换视角,就能360°俯瞰3D地图中的东湖高新区,还能点击其中的建筑或地块获取全息数据,或是导入建筑设计方案,模拟规划中城市未来的模样,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融合交互。
圈定99km²东湖科学城为先行试点
筑牢时空“数字底盘”
2021年7月,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关于开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城市信息模型作为数据融合和业务协同基础平台,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根据相关要求,省住建厅按照试点先行、以用促建、急用先建的原则,选定武汉市汉阳区、东湖高新区和经开区开展湖北省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试点工作。为落实试点任务要求,东湖高新区规划局委托武汉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与2024超好看的手机墙纸作为联合体,开展东湖高新区城市信息模型(CIM)建设一期项目工作。
东湖高新区占地面积高达五百多平方公里,建立全区“数字底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经论证,项目最终选定东湖科学城99平方公里为一期建设先行试点,统筹各类城市空间数据资源,采用“1+1+N”总体框架,初步搭建一个时空数据中心、一个CIM基础平台和N项横跨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及住建领域的CIM+智慧应用。
搭建“数字光谷”技术中台
全面提升空间信息服务技术水平和能力
“搭建了信息平台,更要让其发挥应用功能。”据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平台定位为“数字光谷”全域时空信息平台,需要通过“汇数据、搭平台、建应用”,即汇聚多源异构数据,搭建空间信息服务平台,赋能各项智慧应用,从而全面提升全区空间信息服务技术水平,为数字光谷及智慧城市建设奠基。
“汇数据”是先行面向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需求,开展数据汇集,初步完成了时空基础、资源调查、规划管理、公共专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及物联感知等6大类155项数据的建库工作;通过数据融合治理,搭建了地上地下地表衔接、历史现状规划共存、全空间全场景覆盖的全息数据底板,实现城市多源数据的“一屏展示”。
“搭平台”是通过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三维仿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感应、传送、整合与分析城市运行的核心数据,搭建了“数字光谷”技术中台——CIM基础平台,并开展了数据汇聚与管理、数据查询与可视化、平台分析等功能模块的研发,打造了可视化、可感知、可计算、可推演、可扩展的CIM基础平台。
简单来说,搭建起的CIM平台就像打开一个3D窗口,晃动鼠标就能360°切换视角,实现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映射。点击图中的元素,就能快速掌握其过去、现在、未来的数据信息,实现从静态管理到动态感知的跃迁。还可“一窗智查”地上地下全要素的属性信息,或是仿真推演规划建设情况,实现从定性判断到定量推演的转变。
“建应用”是实现了规划评估、建管审查、实施监督、智慧服务等多领域智慧应用,全方位服务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在规划评估方面,基于国土空间规划智慧决策模型库,构建一系列二三维一体化智能分析工具,实现国土空间规划评估预警和国土空间管控立体化,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支撑城市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在建管审查方面,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丰富的语义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可视化分析能力,为规划审查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最快仅需十分钟就能快速完成建筑方案“一键智审”,大大提升了审查效率。在实施监督方面,建立土地全生命周期立体监管及基于影像智能监测的执法模块,综合运用国土空间大数据、卫星影像数据及无人机航飞数据,打造智能“天眼”,自动识别各类闲置、违法用地,辅助全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打造能用、好用、管用的平台典范
为省内CIM平台建设提供“武汉经验”
“CIM平台以三维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城市形态,通过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城市运行动态监测与态势感知能力、综合监管与科学决策能力、资源共享与开放能力,实现了城市信息资源管理的一体化、精细化和智能化。”中心项目负责人称,我们希望以东湖高新区为试点,构建以CIM基础平台为载体的新型智慧城市全周期、全时空、全要素、全过程时空数据底板,未来探索拓展善治、兴业、惠民等各项智慧应用,打造能用、好用、管用的业务平台典范。
文章来源:武汉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订阅号
更多资讯
广东国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总部)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长福路219号H座国地大厦
电话:(020)62356718

Copyright © 2022 广东国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3008366号 SEO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