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四五”首批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打造广东样本

发布时间:

2022-12-15

分享:

党的二十大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自2020年起,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三区四带”重点生态地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突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领域,国地科技为全国多地提供了项目申报与实施的咨询服务及技术支撑,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重点以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开展系统研究,遵循生态系统修复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提供全过程技术支撑服务,探索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和修复的新格局。

 

1.项目概况

 

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位于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三区四带”中的南方丘陵山地带的核心区,是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广东省首批入选国家“十四五”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项目,获20亿元中央奖补资金,成为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样本。

 

项目以实现“山青、水秀、林优、矿绿、田良”为目标,划分5个修复分区,布设17个修复工程,对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筑牢“三山(南岭武夷山、莲花山和凤凰山)一水(琴江—梅江—韩江滨水生态带)”生态安全格局,保护粤东优质水源。项目建设助力革命老区及原中央苏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筑牢广东北部生态屏障,是践行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2.项目区生态问题诊断识别

 

通过从水土流失敏感性、生态系统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对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梅州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五华、兴宁等水土流失敏感性较高,宁江、石窟河等重要源头区域水源涵养及水文调蓄重要性较高,下游土壤保持、水生态修复重要性较高。主要问题有退化土地、矿山修复、流域环境、森林生态和城乡环境等5类。

 

一是退化土地问题。梅州市是粤闽赣红壤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敏感区域面积占流域范围的28.09%,退化土地现象突出,水土保持能力不足。部分土地退化为“牛肝土”,呈现局部红层荒漠化的现象。

 

二是矿山修复问题。梅州市矿山数量及面积较大,历史遗留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地质安全得不到有效管控,亟需进行生态修复。

 

三是流域环境问题。部分流域水质不稳定达标,存在富营养化现象。同时,部分区域水资源量不足,河湖生态质量不容乐观。跨省界污染压力较大,结构性污染问题突显。

 

四是森林生态系统问题。局部林地退化、损毁现象严重;森林生态功能不高,人工营造纯林占比较大,森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抗干扰、抗病虫害、抗灾能力较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滞后,生态源地破碎化,自然保护地基础建设大多处于起步阶段。

 

五是城乡生态环境问题。中大型自然斑块和廊道的生态景观破碎化,未能给城市的各类生态物种提供良好的庇护所。农村建设用地和耕地的斑块形状破碎化较高,农业景观的连通性也较低。农村生态保护修复缺乏投入,还处于起步阶段,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度低,耕地生态保护基础较差。

 

3.生态格局优化

 

根据梅州市自有生态要素分布特征,梅州市整体空间格局可综合概述为“三山一水”。

 

三山:由南岭余脉-武夷山脉、莲花山脉和凤凰山脉构成的三条山系生态轴,汇集了众多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绿核。

 

一水:自西向东贯穿整个梅州市的琴江-梅江-韩江滨水生态带。梅江河地处广东沿海河流韩江上干流游段,是韩江的主源源头,也是梅州市的母亲河。

 

4.生态修复系统构建

 

以构建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生态安全格局为目标,实现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将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分为南岭山地水源涵养区、梅江上游脆弱生态修复区、梅江中下游城乡生态提升区、韩江干流水生态保护区、榕江北河水生态保护区五大分区。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生命共同体。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规律,以系统思维考量、以整体观念推进。国地科技将结合相关生态修复专题研究及规划编制等工作持续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相关的技术及理论体系,不断积累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助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