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然资源︱荒地变良田,韶关南雄耕地整治成绩单亮眼

发布时间:

2025-03-13

分享:

近期,广东省南雄市黄坑镇塘源村垦造水田项目通过自然资源部报备,正式形成水田指标,为当地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2017年以来,国地科技先后承接了南雄市珠玑镇、古市镇、主田镇、湖口镇、黄坑镇等多个镇的垦造水田项目。截至目前,累计新增耕地指标274亩、水田指标7633亩、粮食产能指标180万公斤,为当地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粮食安全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助推广东“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实施。

 

以下内容来自广东自然资源厅官方微信报道。

 

 

2025年1月,2022年度韶关市南雄市黄坑镇塘源村垦造水田项目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报备形成水田指标,标志着南雄市垦造水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以来,南雄市先后实施17个垦造水田项目,共计新增耕地指标274亩、水田指标7633亩、粮食产能指标180万公斤,位居韶关市前列,被广东省土地开发整治中心评为广东省首届垦造水田“表现突出集体”。

 

2020年度韶关市南雄市雄州街道勋口村垦造水田项目(来源:广东自然资源)

 

自实施垦造水田项目以来,南雄市充分结合垦造水田有关政策,大力推动垦造水田工作,将8500多亩的低效园地、草地、低产旱地改造为灌溉水源充足、交通畅通的高质量水田,垦造新增的水田指标高效保障南雄市北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医共体发热门诊、南雄植保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水田占补平衡需求,节约了政府购买用地成本,推动了项目落地,为韶关市土地资源价值化、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助推“百千万工程”又快又好实施。

 

1

健全工作机制
落实保障措施

 

南雄市高度重视,韶关市主要领导及市分管领导及时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垦造水田工作,先后印发了年度垦造水田工作方案、《南雄市垦造水田项目后期管护实施方案》等,由市政府统筹自然资源、农业农村、财政、发改等部门,明确工作目标、部门职责、各镇(街道)任务量和奖励方案,充分调动镇(街道)积极性,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垦造水田项目实施。

 

同时,南雄市自然资源局加强与省自然资源厅、市自然资源局和市农业农村局、各镇(街道)紧密沟通,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定期组织开展实地督查并进行通报,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举一反三,避免其他项目存在同样问题,确保从前期选址、项目施工到验收报备等各环节流畅有序,为后续开展耕地集中整治“多田套合”试点积累了宝贵经验。

 

2

加强后期管护
落实水稻种植

 

加强项目后期种植管护和地力培肥工作力度,签订后期管护协议,引入现代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长期承包、规模化种植,发展现代农业。南雄市垦造水田项目当前年种植水稻面积超过8500亩,稻谷总产量达680万公斤,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南雄市将垦造水田项目打造成为烟粮轮作基地,进行水旱轮作,提高节约集约种植效益,形成特色农业产业,个别项目实现了“上造种烟、下造种水稻、冬种油菜花”的高效种植利用。截至目前,南雄市垦造水田项目种烟年总产值高达2500余万元。

 

3

带动当地投资
增加农民收益

 

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形成了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优质良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农村变美、农业变强、农民变富。2017年至今,南雄市实施垦造水田项目建设规模超10000多亩,带动投资约7.07亿元,促进了当地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同时,由垦造水田项目进行的土地流转达8500余亩,每年给村民带来租金超过300万元,通过收租金和务工等方式,切实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益。

 

接下来,南雄市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牵引,探索结合乡村振兴建设、古驿道活化利用等,深挖和弘扬属地特色文化,打造农耕文化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耕地集中整治示范项目,配套推进农村道路建设、田园观光、新型农业经营,进一步抓好南雄市耕地集中整治“多田套合”试点,助推“百千万工程”。

 

 

来源:广东自然资源

原标题:韶关南雄:荒地变良田,南雄市垦造水田工作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