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国土空间规划,我们是这么做的!

发布时间:

2022-01-11

分享: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实施和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也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与资源保护新格局的关键之年。国地科技携手各大科研院所与高校企业,攻坚克难,积极稳妥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科研筑底,平台赋能

勤修规划编制内功

 

国地科技依托“两中心一实验室”[注1]的科研平台,围绕规划编制与实施、国土空间要素利用与精细管控等基础问题,持续提升研究水平,承接了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宁夏自治区等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2021年度已完成了用途管控、村庄布局、规划审查等多项省级以上空间规划相关课题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能从全局性、前瞻性、创新性等方面加强对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与编制的支撑。

 

●  部级课题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研究

    剖析城乡关系新要求,提出规划编制新思路

 

为支撑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受部院委托开展本课题研究。通过深入调研典型地区,剖析城乡关系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挑战及以往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问题,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的方向;基于主体功能区划分县域类型,总结村镇规划编制经验,制定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以实现精准管控乡村地区;提出细化村庄分类和规划管理实施单元划分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了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方法。

 

●  宁夏全区用途管制制度体系研究

    探索黄河流域用途管制,服务先行区建设

    

《自然资源部关于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意见的函》要求宁夏先行先试,探索宁夏特色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课题从五大环节入手,以“黄河流域”和“黄河滩区”为重点,构建宁夏特色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框架体系,并从“底线思维-主导功能-实施落地”三个层面制定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发挥规划分区对主导功能的引导作用,兼顾管制规则的可实施性。

 

●  廉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融合智慧城市与实景三维,创新编制方法

 

依托廉江市三维实景数据和智慧城市平台,融合多源数据与集成应用,构建了一条三维数据和智慧城市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路径。项目通过传统数据、互联网等多源数据融合与集成应用,为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科学编制提供支撑。在自然资源本底现状的全域数字化基础上,以目标、问题和治理为导向,结合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教育、智慧市政及防灾减灾智慧监督预警等系统建设,构建智慧型国土空间规划支撑体系。通过三维实景数据以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各类专题空间数据整合,全面分析城市空间问题,探索总体城市设计、城市风貌管控等三维空间方面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应用。

 

●  汕尾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专题研究

    深挖存量,探索发展新思路

   

课题在充分摸查汕尾市现状建设用地情况的基础上,从存量建设用地的概念界定、识别体系以及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效策略建议等方面构建了符合汕尾市发展诉求的“国土空间存量建设用地减量化导向”模式。对存量建设用地可再利用进行潜力评价,依据结果和用地需求分类分区制定建设用地再利用策略及指引,同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保障措施与实施建议,为汕尾市优化建设用地布局提供支撑。

 

 

要素为核,贯通上下

创新规划编制模式

 

为增强规划实施传导落实,国地科技提出以空间资源要素为核心,梳理各类空间资源要素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定位与要求,统筹确定同一要素在各级规划中落实的方式,形成以要素为核心的各级规划研究与编制协同模式。该模式创新了各级规划上下互动的动态工作机制和路径,有力地衔接了各级规划的工作底图、目标定位、空间布局、三线划定、用途管制、要素安排等规划重点内容。

 

●  梅州市多级国土空间规划一体化推进

    以“三线”为核心,三级协同编制

   

项目在保护好生态空间和优质耕地的前提下,按照上下规划、同步联动的思路,统筹考虑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空间生长趋势、重大区域基础设施等空间格局,自上而下促进上位规划战略目标的落实并兼顾各县区、镇、村合理诉求。同时,加强了与 “三调”工作、三条控制线划定、专项规划紧密互动,建立起各镇、各部门、各单位“共同规划”工作机制。

 

●  四川省旺苍县镇级国土空间规划

    打破行政界线,连片统筹

  

旺苍县作为四川省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打破县域内行政区划和建制界限,以片区为单元编制镇与乡村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突出川东北山区特色,综合地形地貌、生态保护、城镇格局、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情况,将之划分为5个乡镇级片区、66个村级片区,以片区为单元、以资源要素为核心,统筹落实各片区功能定位与发展思路。

 

● 湖南省邵阳市大祥桃花片区控规及城市设计

   丘田下的复兴号,缓坡间的体育城

 

项目与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同步推进,在落实市级空间规划中心城区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协同规划编制与城市设计,以“生态+”理念打造站前中央绿轴串联核心功能片区,塑造更加开放多元的城市空间。设计方案延续现状低丘缓坡地貌语言,建设“丘田下的复兴号 · 缓坡间的体育城”。规划以城市设计的手法,提出城市客厅、乐活之城、碳汇绿谷三大规划愿景,形成“三心联动+四条轴线+五大板块+生态绿环”的规划结构,整体创造出城区向自然过渡的生态新城肌理,塑造出大开大合、多维立体的山廓水廊和城市天际景观,高标准打造邵阳城市名片和低碳宜居新城典范。

 

湖南省邵阳市大祥桃花片区规划鸟瞰示意图

 

聚焦关键,精准发力

做实年度重点工作

 

2021年,各地继续全面推进省级、市县乡镇级规划编制,同时把三条控制线划定、开展村规编制试点、城市体检评估、完善规划政策标准等纳入年度重点工作。

 

● 广东省中山市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

   守田保粮,统筹发展空间

   

广东省作为“三线划定”试点省市,已开展多轮试划工作。本项目充分利用数据资源,通过数据建模、数据处理和整合等技术手段,制作形成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工作底图。同时,全面摸清地方用地情况,以紧扣中山市实际情况,并重点对永久基本农田内涉及河道管理、饮用水源保护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具有重要服务价值的区域进行布局优化,对与国土空间规划重点项目及重大平台方案等冲突区域进行合理调整。最后,结合地理格局、农田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耕地恢复潜力和补充耕地等内容,形成中山市可落地耕地保有量方案。

 

●  广西柳州三排村打造特色彩调文旅路线

    田园为基,文化为韵

 

2021年,国地科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广东省等地陆续推进村庄规划以及优化提升试点工作,并形成一批描绘好发展方向、解决好现实问题、维护好农民利益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柳州三排村是文旅结合的典型代表。

 

项目针对地方种植业转型、村落建设无序及旅游文化内涵发掘不足等问题,提出以点带面,完善三排屯“古戏台+甘皇庙”的景点体系建设,借助核心景点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全域旅游;结合生态、景观资源,融入当地特色文化,植入田园观光元素,积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依托粮食种植、果业种植等发展三排特色农场品品牌,发展稻花鱼养殖、稻虾养殖等新项目,推动特色农业、旅游业发展,将三排村建设成为农旅融合,宜居宜游的城郊融合型生态新农村。

 

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四排镇三排村村庄规划示意图

 

● 广东惠州横沥镇村庄规划

   生态田园,旅游村居

 

本项目是广东省第一批村庄规划优化提升试点项目。项目以东江水系为脉络,周围山体为屏障,连片优质农田与村庄相互交融的生态本底,落实城市蓝线,厚植现状水系轴带,通过丰富滨水绿道,推动河岸修复等工作,重构全域水系,编制生态水网。同时,提出以墨园传统古村落作为闽南古村文化展示空间,以翟村、天罡村大地田园景观和生态林野示范点,构建多条游线和项目节点,打造横沥镇生态田园滨水旅游村居、惠城区现代化高效农业示范村和惠州市闽南古村文化展示窗口,实现以水为“纽带”,尽显古村文化,田园风光。

 

●  广东郁南县城市体检评估

    六个维度,服务“生态之城”建设

 

项目按“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个维度审视全局,结合郁南县关注的城市生态、公服务设施、安全管控、产业特色和宜居宜业等指标,立足生态宜居绿城、山水休闲之都、积极融入湾区的城市发展战略,构建“33+37+1”的城市体检指标,充分利用时空大数据,精准地查找问题,将城市体检与城市治理工作深度融合,补好城市建设和管理短板。

 

立足全局,稳定推进

阶段成果崭露头角

 

2021年,国地科技协同合作单位,稳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优化国土空间、促进经济社会建设,所承接的县级及以上规划编制项目均已形成阶段性成果,绝大部分已完成各层级意见征询工作,不少项目亦完成方案专家论证工作。

 

●  向海而兴,融湾强带

    支撑茂名打造广东沿海新增长极

 

项目基于将茂名从区域的“发展边缘”向“战略枢纽”跃迁的整体构想,提出“一屏一片一网络、一主三副两轴”的国土空间格局,在空间上支撑并引导茂名激活发展战略机遇、强化对外联系能力、促进要素资源流动、优化市域功能布局,整体形成“发展融湾、文化提领、区域协作、重心向海”的国土空间发展战略。

 

●  打造湾区都市

    激发东莞松山湖功能区空间新活力

 

松山湖功能区是东莞市委、市政府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阵地,也是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品牌的主战场。该项目提出以生态为先构建生态安全保护格局、归真保真正向引导农业空间集聚、存量挖潜和增量撬动建设空间释放等规划对策。突出山湖连城、水脉相连的特点,梳理片区内生态核心、生态廊道以及生态版块,构建“三带三心二十廊”生态安全格局;依托创新发展轴,复合公共服务功能,形成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集聚功能区,重点打造南段科学城服务中心、中段区级服务中心及北段文旅服务中心。

 

●  夯实专题研究,深挖资源优势

    打造云霄县空间新魅力

 

项目形成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及《区域一体化发展》《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优化》《人口与用地规模》《城乡风貌塑造与城市设计》《乡村振兴与村庄规划布局》六大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时代发展要求、上位规划衔接、区域功能互补、历史文化传承、地区资源禀赋、城乡发展等维度分析,提出以“一城、两带、四区”的空间格局,谋划能源高地、开漳文化、生态屏障、区位协同四张“王牌”,把云霄县建设成为“漳南之心、魅力之城”。项目特别指出积极谋划清洁能源产业平台的发展空间,协调能源项目与周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秩序,提出相应的空间管控策略并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

 

●  生态筑基、文旅共育

    全面提升南岳全域旅游品质

 

南岳区位于衡阳市东北部,属衡阳西南云大经济圈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高地、绿色生态文明高地。项目加强与衡阳中心城区以及周边县区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交通、文旅产业等专项规划的对接,围绕营山川静境、造田园乐土、建精致趣城、游南岳圣地四方面展开研究和论证,坚定打造生态南岳、智慧南岳、文化南岳、活力南岳。

 

[注1] “两中心一实验室”是指广东省智慧空间规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以南京大学为依托单位,与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共建的自然资源部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