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与国土空间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通过论证

发布时间:

2022-01-06

分享:

2021年7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公布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其中“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该实验室由南京大学、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国地科技联合建设,聚焦长期气候变化与碳排放、国土空间碳源/汇机理与评估、国土空间演化与碳效应、碳中和国土空间优化等重点方向的研究,以推动国土空间低碳开发,形成一批揭示中国国土空间碳源/汇机理的高水平应用成果为目标,为开展国土空间碳减排应用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和决策支持。

 

近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在南京大学组织召开“自然资源部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论证会”。南京大学、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和国地科技的代表参加会议。

 

论证会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处叶忠华处长主持,会议邀请南京大学王颖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杨桂山院长、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朱凤武院长、华东有色海洋院胡建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工、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陈家祥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作为评审专家。

 

黄贤金教授代表实验室作“建设运行实施方案”汇报,在回顾实验室筹备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实验室建设背景、总体发展目标、重点建设任务与运行方案、近期年度计划安排以及相关保障措施。

 

王颖院士首先肯定了实验室适应全球科学发展、符合国家建设需求的建设背景,并从定位与目标方向补充了对实验室科研导向的学科建议,着重强调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须满足国家发展需求、时刻保持科研敏感性。同时,建议实验室发挥南大人才优势、积极扩充中级研究人员和其他团队,以牢固全面发展的科研基础。

 

朱凤武院长表示,碳中和实验室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十分充分,在辅助国家实施“双碳”重大目标的途径上找到合理着力点、准确迎合发展需要;并从可行性上肯定了实验室以南京大学为人才基础建立的多学科导向科研梯队。最后对重点实验室的发展予以肯定和期盼。

 

陈家祥高工则强调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需体现实用度、明确开发方向,他提出实验室的科研导向需考虑国土时空格局的演变,加强对长时段气候变化的追溯与碳排放研究。他表示,实验室可参考国家级开发园区/新区的建设,增强科研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抓住示范案例、分析典型场景及具体应用,进一步拓展与绿色企业及平台的交流合作。

 

胡建总工进一步肯定了实验室目标与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实验室的研究导向与学科方向提出见解,建议实验室建立江苏与其辐射地区的创新平台联盟,以加强以江苏为中心的科研合作力量、满足江苏高速经济发展的需求。

 

杨桂山院长针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两方向提出细致建议,对科研导向、学科方向和学科间的关联度提出看法。他强调,实验室的目标需清晰明确、符合国家发展政策,重点着力于科研方面的输出与可视化成果展现。并进一步拓展学术交流与开放合作,增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研究合作的机会。

 

会议最后,叶忠华处长总结了本次论证会重点,专家领导们就会议内容形成了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论证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