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乡村振兴规划一等奖|绘好元善乡村振兴“三张蓝图”

发布时间:

2022-09-23

分享:

为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元善镇加强规划引领,用心绘好生态保护责任图、产业招商计划图、项目实施作战图——乡村振兴“三张蓝图”,打造粤东地区的乡村振兴示范镇,连平县的城乡融合先行区。国地科技参与编制元善镇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并在2022年广东省优秀镇域乡村振兴规划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元善镇是连平县人民政府机关驻地镇,是连平县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是连平打造生态旅游新城、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县域经济“融湾”“融深”高质量发展的破题所在。

 

 1  研判“三大导向”描绘“三张蓝图”

 

分析资源禀赋潜力,针对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绘就“生态保护责任图”,有效指引生态保护、风貌提升、设施完善及文化传承。

梳理上位规划要求,针对产业振兴绘就“产业招商计划图”,明确产业发展思路,指导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衔接镇村发展诉求,针对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绘就“项目实施作战图”,细化乡村振兴组织实施模式、时序,保障项目实施落地。

 

 2  打造本地IP明确发展定位

 

结合元善镇的资源禀赋、规划要求、村庄发展三大导向,将元善镇建设成为:广东乡村振兴示范镇、湾区绿色农产供应站、河源全域旅游必经点、连平城乡融合先行区

 

 3  探寻片区差异特色构建空间发展格局

 

基于各村资源禀赋及潜力,构建“一核两轴五区”发展格局。“一核”指城镇发展核,“两轴”指城乡融合示范轴和农旅联动发展轴,“五区”指五大功能发展区、乡野山林度假区、农家休闲体验区、城乡融合发展区、绿色农业生产区、自然生态度假区。
 

 4  结合五大振兴制定提升策略

 

(一)三产融合促进产业振兴

规划结合元善现有农业基础,强化历史人文等载体,把握外部发展契机,促进产业融合。打通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农业多功能性增值通道,构建全要素产业体系,促进农业生产、村民生活和休闲旅游相结合,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二)设施提升保障生态振兴

交通方面,规划基于滨水道、古驿道、旅游公路,营造六条具有景观节奏感的慢行系统。配套设施方面,规划构建镇、村两级社区生活圈,统筹平衡县城与镇街对农村基础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
 

(三)传承活化激发文化振兴

守住底线,做好文化资源保护。积极探索“客家文化+”,培育“粤赣古驿道”综合品牌,打造“廉”“善”文化品牌,开展文明村评选、乡贤大会等文化活动,激发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四)三方并进提升人才振兴
结合外部引进、内部培养、村民转化,搭建“一十百”人才库。依托现有种植产业、借力乡村旅游发展,成立职业培训学校,带领周边农户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建设高校人才实训基地,吸引人才下乡,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人才提供实践平台及机会。
 
(五)上下协同共建组织振兴
成立县、镇两级领导小组,建立各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选配领导干部,保障乡村振兴各板块有序推进。积极建立农村合作社、运营平台,将农户土地及村集体财产纳入村集体公司,同时为农户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组织农户规划化种植,带领农户脱贫致富。

 

 5  分区植入主题联动重点项目

 
依托总体布局的功能片区,打造五大主题板块,加强项目联动。
 
(一)乡野度假版块
在原生乡村和农业生产的基底上,打造集乡村观光、特色种植、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乡野观光板块,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
 
(二)城乡融合板块
依托元善镇区交通区位优势,植入城镇服务、商业服务、农业体验和物流运输服务等功能,形成综合服务型的城乡融合示范区。
 
(三)乡野观光板块
基于现有的自然山水本底以及良好的村容村貌,在保护相关生态的前提下策划旅游景点,以艺术旅游、康养度假为重点发展方向。
 
(四)绿色农业板块
利用村落闲置土地及撂荒地,借力土地流转、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法,打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板块,通过腾挪建设用地指标,促进地区发展。
 
(五)休闲研学板块
综合考虑已有休闲商业、研学产业发展诉求,以及徒步运动需要,依托自然山林和农业生产资源,打造集观光农业、文化体验、山地休闲、和教育科普为一体的活动空间。

 

 6  成效与展望

 
规划从资源统筹为切入点,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分近、中、远三期策划推进项目。近期,打好产业发展基础,重点项目初见成效。中期,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推动乡村振兴。远期,产业融合树典范,旅游人居成特色。探索一条“资源统筹-目标定位-项目策划-分期实施”的具体路径,助推元善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实现乡村振兴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