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乡村振兴规划二等奖|做好附城镇乡村振兴“三统筹”

发布时间:

2022-10-11

分享:
面对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流动不顺畅等问题,附城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附城镇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以下称“规划”),旨在推进陆海协同发展、统筹城乡资源、增进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该项规划由国地科技进行编制,并经省乡村振兴局评选,荣获2022年广东省优秀镇域乡村振兴规划二等奖。
 

附城镇,因紧邻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雷州城而得名,是雷州市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区的主战场。它的城乡空间特征明显,西侧镇区与雷州城区相接,东侧为乡村片区,镇域面积约141平方公里。资源禀赋优越,良田、鱼塘集中连片,是雷州市的粮仓和重要的水产供应基地。文化底蕴亦是深厚,革命老区村众多,有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做好“三个统筹”

助力附城镇乡村振兴

 

1.统筹陆海协同发展

 

加强陆海产业融合。基于附城镇临海资源优势,规划借力湛江大型产业集聚区发展机遇,以附城镇临海产业为纽带,以海水养殖产业为主要方向,重点建设水产品交易市场和流通加工中心,打造完整的养殖产业链,增强陆海产业系统间的联系,促进产业集聚高效,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规划蓝绿公共空间,突显陆海风貌特色。围绕“陆—塘—滩—海”等要素,以生态保护为原则,以品质提升为目标,重点建设渔人码头、万亩方塘、生态泥潭等滨海项目,植入休闲娱乐、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等功能,充分利用陆海资源,打造和谐海岸带,形成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海岸公共活动空间。

 

2.统筹城乡资源流动

 

打通要素流动通道,推动要素流动。基于附城镇紧邻雷州中心城区的便利条件,借力城市拓展发展需要,通过完善路网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扶持重点项目等方式,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人才、资金、信息、产品等要素有序流动,充分发挥城乡资源的合力,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区。
 

加快城乡配套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加强村庄与附城镇镇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衔接,补齐附城自身配套设施短板,重点推进道路硬底化工程、体育健身设施、污水治理工程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荣。

 

3.统筹内外组织联动

 

对外加强帮扶组织联系。通过依托广技师艺术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帮扶机构,建立外部联系、提升农业技术服务、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吸引外部资本,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形成“高校帮助、企业支持、农民参与、统筹合作”的发展道路,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

 

对内建立长效组织架构。建立“县-镇-村”组织架构。以“一张蓝图绘到底”为目标,建立各部门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的同时,提高乡村居民“自治”与“共治”能力,充分发挥乡村居民的积极性与共建力量,在党建引领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群众自治共治组织,有效建立城乡联系,充分发挥党建精神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成效与展望

 

规划基于附城镇的陆海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以“统筹陆海空间、统筹城乡资源和统筹内外组织”为抓手,对乡村振兴的空间、资源、组织作出总体统筹安排,有效促进陆海一体发展,盘活附城城乡资源,加强整合内外联系,最大化发挥城乡资源价值,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