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用数字化建设“大美新疆”

发布时间:

2022-06-20

分享:

新疆,我国历史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

 

为贯彻落实“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规划”的指示精神,按照《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建设的通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功能评定规则》相关要求,2020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积极响应有关部署,结合自治区地方实际需求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全周期数字化管理,为自治区国土空间现代化治理提供支撑。

 

截至今年5月,系统已在自治区、地州、县市约109个部门的规划以及日常业务管理中得到充分应用。

 

四个“一”,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全周期管理

 

编制一套标准规范,促进规划协同。

基于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结合自治区国土空间治理及规划体系建设要求,通过分析研究省、市、县三级规划编制技术指南、省级审批管理事权及规划传导管控要求,制定了20余项配套标准规范,并基于此建立了空间规划传导体系,促进全疆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协同开展。

 

形成一套数据资源,夯实数据底座。

依托于自治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其他相关厅局的支持,目前已经汇聚建立了4大类(规划数据、现状数据、管理数据、社会经济数据),35个小类,共计539项数据。其中已载入系统的现状数据244项,规划成果数据89项,规划实施数据22项。为自治区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监督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和服务基础。

 

构建一套指标模型,实现精准管控。

为满足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查、实施、监督全流程应用分析需要,基于“指标全覆盖、体系灵活定制、指标可联动、维度可组合,指标可计算、监管可落实”的思路,从规划分析、规划目标、规划实施和规划预警几个方面构建了300余项规划指标以及对应的算法模型。

 

建设一个应用系统,推进全周期管理。

主要包括“一张图”、规划分析评价、规划成果审查与管理、监测评估预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指标模型管理六大基础模块,以及结合自治区地方实际应用需求,增加了精准实施、协同办公和大数据应用等特色模块。

 

数字赋能,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

 

目前,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系统已经投入日常业务使用,为规划编制、成果审查、规划实施及日常管理提供大量支撑,提升了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如辅助本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专项规划重大项目审查、基数转换成果审查、生态保护红线技术审查、城镇开发边界成果质检等;规划实施方面实现了单独选址、批次报批和成片区开发业务审查;日常管理方面在线实现了对全疆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情况进行调度管理。

 

筑牢数字底座,夯实国土空间数字治理基础。

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统一底板,整合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基础测绘、地理国情普查及监测、遥感影像等国土空间现状数据,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数据,以及用地审批、土地确权、执法督察等管理数据,形成覆盖全域、坐标一致、边界吻合、上下一致、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数据资源体系。通过数据“共建、共享、共用”,形成了全疆全要素多时空数字化国土空间“一张图”,为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强化规划实施监督提供依据和支撑。

 

构建规则模型,保障规划成果规范审查。

按照"管什么就批什么"的原则,根据分级分类规划编制和数据建库要求,明确数据质检要求,底线约束、控制性指标、相邻关系等审查要点,开发配套数据质检和审查工具,并对规划程序和报批成果形式做合规性审查,有力支撑过渡期规划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审批。

 

助力“多审合一”,提升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根据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梳理空间准入、用途转用、规划许可等用途管制审查要点,开发用地报批模块,并与自然资源电子政务系统对接,为建设项目合规性分析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多审合一”,提升审批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监督规划实施,健全监测评估预警机制。

为强化规划监督实施,维护规划权威性,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城市体检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当前管控重点,进一步健全了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初步建设了动态监测、体检评估、及时预警等功能模块,可以更加便捷、智能地实现对全疆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各类空间控制线和管控边界等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预警。